雨中遊‧軟橋農業休閒園區
軟橋原名「花草林」,清末及日據時期,緣因於後山遍植當時之經濟作物「通草 」,茂盛成林,通草俗名又稱為「花草」,故以「花草林 」命名之。而「軟橋」地名由來是因早期當地農民運送農產品至對岸的橫山鄉,就地取材用黃藤搭建一座便橋以橫越上坪溪,由於黃藤搭建的便橋行走時會上下搖動,所以被稱為「軟橋」。
軟橋原是一處純樸的農業聚落,農民們藉著這裡好山好水的環境,發展有機農業、生產有機蔬菜與稻米,而成為現在的「軟橋農業休閒園區」。
重新整建的竹林大橋
新整建的竹林大橋面增加了斜張式的鋼索
看到這排廣告到已經到軟橋農業休閒區了!
軟橋休閒農業園區導覽圖
軟橋的社區彩繪‧軟橋休閒農業園區休閒步道圖
社區彩繪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生活田莊」是軟橋休閒農業園區中的一家田園餐廳
牆上掛有一串串的客語竹片
軟橋農業休閒園區內除了社區彩繪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外,水利設施更是園區裡最主要的景觀。1919年日據時代,日本人在此建造了「軟橋發電廠」,開闢渠道導入上坪溪的溪水,再利用高低的落差,進行水力發電,這座電廠至今仍在運轉,是全台最小的一座水力發電廠。
軟橋休閒農業園區有機稻米農田
園區休閒步道中共有六座涼亭
軟橋農業休閒園區的休閒步道非常特殊,整條步道通過軟橋社區的農田,全長約有一公里多,通往分流渠道入口,地面下是寶二水庫的引水道,而地面上則以柏油路覆蓋成為產業道路,形成為一條供民眾休閒健行的步道,沿途並設有六座涼亭,涼亭內有椅子供民眾休憩用,兩旁種植櫻樹花木,由於現在花期已過所以沒花可賞。
休閒步道路面下是寶二水庫的引水道
大雨中遊,同學們先躲涼亭避避雨。
沿途欣賞軟橋休閒農業園區綠油油的農田景觀
休閒步道長約一公里多,通往分流渠道入口。
同 學們經過了上坪溪的進水口攔沙壩(竹東圳的起點),雨終於停了,只見遠山山嵐圍繞虛無縹緲,重山層次分明,有如一幅彩色國畫,美景當前大家紛紛拿起相機和 手機爭相拍照。步道終點來到寶二水庫引水道的分水場,以及寶二水庫與竹東圳的分流渠道,分流渠道的最前端的山壁有一引水隧道口,隧道的另一端即是上坪溪的 取水口,也就是竹東圳的起點。
上坪溪進水口(竹東圳起點)
今天最精華的點就是這裡有水哦!
珠簾瀑布非常美!
遠山山嵐圍繞虛無縹緲,重山層次分明,有如一幅彩色國畫。
這幅是水墨山水畫
蝸牛也出來透透氣
分流渠道右為竹東圳,左為寶二水庫分流渠道。
寶二水庫引水道由此鑽入地下,地面則成為休閒步道。
寶二水庫引水道分水場
引水隧道另一端接上坪溪引水口(進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