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山島‧島上迷人風光
龜山島是目前台灣唯一的活火山,其面積有2.85平方公里,東西長約3.3公里,南北長有1.7公里,海岸線總長為10公里,整座島嶼可分為:龜首(高239公尺)、龜甲(高398公尺)、龜尾(長1000公尺)三大部分,島上最高點為401高地(龜山島的最高峰原為398公尺,加上後來在最高峰處建的一座3公尺高的觀景台,合計共有401公尺,所以稱它為「401高地」)。
龜山島上居民1967年曾經多達有759人,後來因為島上物資缺乏、交通不便,生活不易,才紛紛遷移到台灣本島來,1977年龜山島被劃入軍事管制區後,更將這裡的居民集體遷村移至現今的宜蘭縣大溪仁澤社區。
龜山島的景觀有:龜山轉頭、龜島磺煙、靈龜擺尾、海底溫泉、太平洋鯨豚生態、珊瑚礁群、眼鏡洞鐘乳石觀奇‧‧‧等,而龜尾的形狀遠看有如一隻趴著的哈巴狗,島上並有豐富的生態與自然景觀,除了有山巒、海蝕洞、湖泊、冷泉外,還有特殊的植物與豐富海洋生態,是非常值得探訪的一座島嶼。
龜山島我們想你好久了!
今天我們終於來了!
綠島燈塔
蔚藍的太平洋大海
龜山島北岸碼頭於2003年6月興建完成
我們搭乘的「超級星」號遊艇
北岸碼頭以桁架橋連接陸地
美麗的圓弧形海岸
登島查核管制站
520今天特別請假來參加登島活動
龜山島遊客服務中心
普陀巖是島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建於2000年,恭奉從台灣本島請來的觀世音菩薩,原本為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意思就是蘭陽平原的守護者,在當年居民全部遷村時,也隨著居民一併遷走,後來國軍來此鎮守時,因發生了一些靈異事件,才再建這座「普陀巖」以保佑島上的國軍,有了普陀巖後島上也就相安無事。
普陀巖是島上唯一的一座寺廟
普陀巖原本是以前島上的媽祖廟─「拱蘭宮」
普陀巖建於2000年恭奉從台灣本島請來的觀世音菩薩
龜山里(路)282號門牌由來:以前住在龜山島上的居民因龜山島改為軍事管制區後,全都被遷村到宜蘭頭城的龜山里,但龜山里中只有龜山路280號,接著就跳到284號,少了「282號」這個門牌,居民們後來決定將它留給仍在龜山島上的信仰中心─「拱蘭宮」,因此形成為龜山島上目前唯一的門牌。
龜山里(路)282號是龜山島上唯一的門牌,懸掛在普陀巖外牆上。
龜山島目前所見到的廟前街景遺址,係自1955年後原島上的茅草屋頂逐漸演變成瓦頂形房屋,之後更有鋼筋水泥的平頂房屋出現,每當颱風侵襲,鋼筋水泥的房屋則成了最佳的避颱所在;島上還可見到民國40年代,聚落利用當地鵝卵石為主體搭配茅草或瓦片作為房子遺跡,以及唯一於1949年成立的一所小學,名為頭城國民學校龜山分校,隔年改隸大溪國民小學,再於1954年獨立成為龜山國民小學,居民遷村後才改建成國軍營區。
廟前街景遺址介紹看板
廟前街景遺址
湖旁起伏的山巒形狀像似躺臥的女人,又稱「睡美人」。
聚落遺跡介紹看板
聚落用當地鵝卵石為主體的建築物
1955年後島上鋼筋水泥的房屋成了最佳的避颱所
島上學校舊址介紹看板
以前學校舊址後改建為國軍營區
龜尾湖中的木造涼亭─「酩嘉亭
由右邊走到軍營區後再左轉登軍事坑道
龜山漁港標誌
龜山島全區導覽圖
島上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