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神社步道
猴硐位於新北市的瑞芳區,以前因鄰近一處山洞內有大量的猿猴聚居,而稱為「猴洞」,又因「猴」字不雅,在1962年才改名為「侯硐」,為保留地方文史特色,後經地方人士建議,於2005年再次更名為「猴硐」。早期這裡是台灣煤礦產業的第一大城,故有「煤礦之鄉」之稱,這裡以前就有許多貓咪棲息,再加上貓群的繁殖力強,至今已增加到上百隻的貓,致形成為一座「貓村」,由於勝名遠播而取代了原有的「煤礦之鄉」,成為近幾年來熱門的旅遊景點,侯硐貓村就在火車站旁山邊的光復里。
「貓村」我們已去過多次,所以今天我們來侯硐就不再進去。才二、三年沒來,通往猴硐火車站的介壽橋已重新改建成一斜張式鐵拱橋,十分壯觀,介壽橋的下方是基隆河,過了橋的左側有一免費的停車場,河邊有一條環河步道,可以通往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和火車站;在介壽橋的右側沿著基隆河岸走可到廢棄的侯硐隧道,也是這裡的觀光景點之一,通過侯硐隧道即是「猴硐遊客服務中心」,目前隧道還在施工中暫時封閉,不過在隧道旁另設有一條步道是可以通行的。
暖東苗圃暖暖吊橋
今天到猴硐半日遊
通往猴硐遊客服務中心的新介壽橋
河岸邊坡一層層的護堤有如綠色階梯
猴硐遊客服務中心
遊客服務中心前方的停車場
路旁的杜鵑花盛開
原本同學們要將車子停在介壽橋左側的停車場,再走到猴硐遊客服務中心,因停車場已停滿,所以就改停在遊客服務中心,再從服務中心走回介壽橋,這一段步道景觀不錯,旁邊的基隆河岸整治的非常美觀,只見河岸邊坡一層層的護堤有如綠色階梯,再看看河水相當清澈可見河底,不時還可見到幾隻候鳥、白鷺鷥在河中覓食,加上遠處的山上雲霧繚繞,形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猴硐的基隆河
河水清澈
遠山雲霧繚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猴硐隧道目前還在施工中暫時封閉
介壽橋
介壽橋改建成一斜張式鐵拱橋
同學們通過了介壽橋來到對岸懷德亭旁的登山步道口,這裡是通往「侯硐神社」的一條古道,總長才128公尺,循階梯而上不久即到達山頂,山上原有的神社早已不見,只剩下一座休憩涼亭和後方的地基供人憑想,這裡也是侯硐坑的據高點,往前銜接的步道有一座觀景平台,可以遠眺四周秀麗群山;由涼亭旁階梯往下走會經過二道鳥居,,這裡是舊時到神社的參拜道,下了階梯即接上猴牡公路(北37鄉道);在觀景平台旁有條「杜鵑花隧道」,現在正值三月杜鵑開花期,兩邊杜鵑花綻放美不勝收,可惜步道稍短了些。
懷德亭
猴硐神社古道全長128公尺
山頂上的觀景平台
銜接到神社舊址的一小段階梯
原有神社早已不見現只剩一座休憩涼亭
由涼亭階梯往下走會經過二道鳥居
第一道鳥居前方就是猴牡公路(小戚拍攝)
山頂上休憩涼亭旁平台開滿了杜鵑花
觀景平台旁的「杜鵑花隧道」
走出杜鵑花隧道接上由石塊舖設成的舊階梯,這一段較為濕滑,走起來要特別小心,下了舊石階接著就是猴硐有名的「侯硐一百階」,相傳是以前一戶呂姓居民在一百階上居住的山路連絡道,這裡原是以石塊舖設成的階梯,現在已改建成嶄新的水泥階梯,走起來輕鬆了許多也比較安全。
走出杜鵑花隧道接上石塊舖設成的舊階梯
舊石階梯較為濕滑
舊石階下來與「猴硐一百階」相交會
從步道往下時介壽橋剛好有一列普悠瑪號經過
同學們下了侯硐一百階後接上侯硐路,大家沿著侯硐路往回走到介壽橋,再從介壽橋依原路返回到服務中心停車場,完成我們今天的「猴硐半日遊」。
走完步道再由原路返回到服務中心停車場(丁丁總裁長拍攝)
走約30分返回猴硐服務中心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導覽圖
交通資訊
開車:
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北上過五堵後(5K處)→接大華系統62線快速道路往東北角海岸方向→於瑞芳交流道(16K處)下→左轉中山路(2丁縣道)→沿中山路往瑞芳方向行駛→三爪子坑路→至瑞芳橋過橋後立即右轉明燈路二段(102縣道)→明燈路一段→右轉瑞侯公路(北37鄉道)→九芎橋路→右接侯硐路行駛至介壽橋→過介壽橋即可抵達侯硐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