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慎終追遠
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與除夕統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其中國曆的4月5日左右為「清明節」,因為它是定在24節氣中,春分後的15天,所以並不是固定在國曆4月5日,更不是以農曆來決定。
清明節起源於古代的「寒食節」,是晉文公在公元前636年世紀春秋時期爲了紀念隨臣介之推所定的忌日,相傳晉文公爲了逼迫介之推從山林裏出來而放火,卻意外燒死了介之推,晉文公為紀念介之推而下令三天不許民衆升火。
清明節是華人傳統節日,用以紀念祖先和亡者,同時又稱為「民族掃墓節」,台灣人向祖先獻祭,好讓祖先泉下安樂以及掃墓以紀念先人;清明節是1935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我們是遵禮守習俗的家庭,每年在清明節這一天會準備三牲和一些菜餚來祭拜歷代的祖先,以表示慎終追遠。
甘蔗雞
滷切肉
煎台灣鯛
古早味炸丸(超人氣排隊食物)
豆皮炒芹菜
滷筍乾
滷豆干
排骨金菇蘿蔔湯
清明節準備菜肴祭祖慎終追遠!
清明節必備艾草粿•芋頭ㄎㄧㄠ
蘋果
香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