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和平島社寮東砲台•龍目井
社寮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和平島」,原為雞籠社原住民聚落,由於戰略位置相當重要,自17世紀起即為防守基隆港灣的重要軍事據點。社寮砲台共分為東、西兩砲台,由於東區現已沒有駐軍,所以開放給民眾參觀;而西區現在仍為軍事管制區,所以不對外開放參觀。
社寮橋
社寮東砲台位於社寮島東側山頭,是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也是基隆市定古蹟,由土地管理者國有財產署負責管理及維護,東砲台入口可由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59號旁道路進入,經過「和平島龍目井」後再往前走約60公尺右轉斜坡上去約5分鐘到達山路盡頭即是往砲台入口;和平島龍目井是1626年西班牙軍佔領島嶼時後所設立的,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也是當時的聖薩爾瓦多城水源供應地,因位於和平島三島之中的盤踞島北側的「龍仔頂」山的眼睛所在,故以「龍目」命名的。龍目井至今還有源源不絕的泉水可供阿拉寶灣聚落飲用,2006年經地方發文史人士爭取,被基隆市列為市定歷史建築。
和平島龍目井外觀
和平島龍目井
(和平島龍目井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11-25號)
龍目井旁涼亭造景
社寮東砲台由涼亭旁進入
由龍目井往前約60公尺上
社寮東砲台入口前方有一新建的和平地區原住民族聚會所,提供居民聚會之用,原住民族聚會所旁只剩四面牆的大房子是昔日砲台官兵住的大營舍。
和平地區原住民族聚會所
昔日砲台官兵住的大營舍現只剩四面牆
社寮東砲台從入口沿著木板碎石小石階上去,約5分鐘即可攻頂,沿途有樹木遮蔭,走起來相當的輕鬆。
社寮東砲台入口
往砲台是碎石小石階
沿途有遮蔭走起來輕鬆
社寮砲台最早在1626年由西班牙人所創建,至清朝初期遭受摧毀,清法戰爭前才由劉銘傳重修完成,而立刻又遭受摧毀,1886年劉銘傳再度重建社寮砲台,後又由日本人改建,分為現今的東、西砲台,目前東砲台僅存的電燈機關舍、彈側庫、電燈所、觀測室、探照燈庫、探照燈台等構造物等。
彈藥庫
庫體掩蔽部
外牆內縮的臨時儲彈所
社寮東砲台建築遺址
小石階往小型砲座區
協和發電廠三支大煙囪
社寮東砲台是和平島在地人的私藏景點,走到最頂端,可以看見一棟紅磚建築老樹盤根景象,這裡曾是偶像劇「聽見幸福」的拍攝場地,也因老樹盤根很特別而被戲稱為是「台灣版的吳哥窟」。
偶像劇聽見幸福拍攝場景
老樹盤根很特別被稱
「台灣版的吳哥窟」
磚砌形式的電燈所
紅磚建築老樹盤根景象
東砲台彈側庫
從紅磚建築旁階梯上去會見到一個小型砲座,此砲座其實是一處電燈所,被改成社寮電燈所。砲座的四周有180度海景視野,站在砲座的正前方可眺望東海上的基隆嶼;往左看則是和平島公園的世界美景─「阿拉寶灣」,若天氣明朗還可以遠眺萬里市區和野柳岬;再往右望去可清楚的看見海洋大學及遠方的九份、基隆山、茶壺山、鼻頭角、…等,視野極佳!
上此階梯到小型砲座區
小型砲座
砲座正前方展望基隆嶼
小型砲座區視野極佳
右望海洋大學及九份•基隆山
上面最左邊是鼻頭角
較遠的小島是野柳岬
社寮東砲台三角點基石
左下和平島公園阿拉寶灣
三根煙囪是協和發電廠
原路返回砲台入口
和平橋
社寮東砲台由於長久未被發覺與保護,致遭破壞程度較嚴重,直到近年政府才積極的規劃予與保護,更成為基隆市新興的砲台遺跡。
砲台入口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2巷過和平島龍目井約60公尺後右轉上去即可抵達社寮東砲台入口
官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80501000001
交通資訊
開車:
1.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往基隆過大業隧道→靠右側於交流道下→接中正路(台2線)→沿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直行→左轉中正路→左轉正濱路→過和平橋後立即右轉和一路2巷→行駛至和一路2巷59號再左轉進入→行駛至和平島龍目井→再往前開約60公尺後右轉斜坡上去即可抵達社寮東砲台入口
2. 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往基隆過大業隧道→靠右側於交流道下→接中正路(台2線)→沿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直行→左轉中正路→接北寧路→過北寧路37號後再左轉進入→經社寮橋後左轉和一路2巷→行駛至和一路2巷59號再右轉進入→行駛至和平島龍目井→再往前開約60公尺後右轉斜坡上去即可抵達社寮東砲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