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7.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23

展出浮生臺灣自然臺灣•發現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二、三樓為常設性展場,目前二樓展出主題是依自然與人文分別於兩個展廳展出「浮生臺灣」與「自然臺灣」;三樓則展出為「發現臺灣」。

浮生臺灣-展廳是以人文議題為主,有:「時代印記」、「何以為家」、「神靈世界」及「相遇生根」等四大主軸,企圖改變過去傳統單線性的歷史敘事與單一族群發聲的展示方式,透過多元族群發聲,以及現在與過去的辯證關係,呈現出臺灣的歷史與多元族群文化。(展出期間:2021.02.272026.12.31止)                        

       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5.jpg

鄭成功畫像

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6.jpg

時代印記展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1.jpg

黃虎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2.jpg

臺灣民主國黃虎旗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3.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5.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6.jpg

浮生臺灣家屋藝術裝置創作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7.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8.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09.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0.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1.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2.jpg

原住民服飾展示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0.jpg

何以為家、神靈世界展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5.1.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5.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3.jpg

「相遇生根」展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8.jpg

臺灣原住民的祭儀用具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7.jpg

物與靈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6.jpg

臺灣原住民的動物靈界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19.jpg

萬物友靈介紹

自然臺灣-以臺灣這方島嶼的環境與生命為主角,描述過去、現在,甚至是想像未來的生命樣貌,和生命在環境中互相擾動、交融的現象,透過四個主題:「亙古紀實」、「島嶼地貌」、「生態走讀」及「變動續曲」探索臺灣的誕生、多樣的岩石礦物、地形地貌和生物,以及人與環境互動的故事。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1.jpg

亙古紀實展區犀牛標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2.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3.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6.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7.jpg

生態走讀展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8.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29.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0.jpg

各種動物標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1.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2.jpg

神秘的中海拔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3.jpg

糾葛的低海拔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5.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7.jpg

變動續曲展區

而博物館3樓展間目前展出有「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臺灣博物館本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6.jpg

三樓展區

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1.發現之道、2.臺灣新象、3.過去的未來;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灣博物館的源起,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3.jpg

三樓展出發現台灣

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由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國立台灣博物館_036.jpg

發現之道展區

國立台灣博物館-1_010.jpg

     國立台灣博物館_041.jpg

夢斷黑水溝

國立台灣博物館-1_012.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3.jpg

台灣特有種動物標本展示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5.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4.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6.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7.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8.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8.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9.jpg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0.jpg

原住民各族群的模型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1.jpg

原住民各族群介紹

     國立臺灣博物館-D_004.jpg    

展出至2026.12.31

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灣博物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寬尾鳳蝶」、「黑長尾雉(帝雉)」、「北投石」、「貝類標本與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博多人偶」、「佐久間財團蒐集品」、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早坂犀」等,均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42.jpg

臺灣新象

過去的未來-為本展第三單元,究竟這些臺灣博物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以三個物件來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國立臺灣博物館-B_037.jpg

臺灣雲豹標本

(以上部份資料取自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

館址: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電話:022382-2566

開放時間:星期二~日每日09301700(星期一公休)

門票費用:全票:每張 30元、半票:每張 15

年滿65歲以上民眾平日免費、假日半票;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免費(一次購票於當日可參觀本館及土銀展示館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A_009.jpg    

博物館票價資訊

官網:https://www.ntm.gov.tw/content_159.html

交通資訊:

台北捷運:

於臺大醫院站下由4號出口出站

公車:

博物館(襄陽)站:

20, 222, 236, 236, 251, 513, 621, 644, 651, 670, 仁愛幹線

博物館(館前)站:

0, 18, 236, 236:夜, 251, 605, 605, 605, 605新台五

捷運臺大醫院站:

0, 18, 2, 20, 222, 236, 236, 251, 295, 37, 5, 513, 588, 604, 621, 644, 648, 651, 670, 88, 仁愛幹線

重慶南一路:

15, 18, 22, 220, 220, 236, 236, 247, 251, 257, 276, 300, 605, 605, 605, 605新台五, 644, 670, 內湖幹線

二二八和平公園站:

15, 18, 22, 220, 220, 247, 257, 276, 300, 513, 621, 內湖幹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半金 的頭像
    半金

    半金俱樂部

    半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