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ㄟ代誌特展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昔日稱為「艋舺」),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為廣州街,西接康定路(今康定路173巷),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台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於2009年整修竣工,除見證了艋舺市街發展的舊建築,更融入現今教育與文化意涵,成為鄉土歷史教育及藝文展演的重要場域。
舊時的剝皮寮名稱有「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當時即有店屋的型態,且皆以「街名」稱之。1922年日據時代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則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台灣光復後政府為「市區改正」而將此區開闢成廣州街、昆明街與康定路。
剝皮寮歷史街區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橫跨清代、日治及民國三個年代,更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人文風貌,房屋建築則以拱型亭仔腳加紅褐古樸磚牆為主,縈繞著古意盎然的氛圍,街區範圍以廣州街127巷為界,分為東西兩側,全長有數百公尺,東側的專責單位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多作為固定的常設展區,主要以鄉土教育與戶外教學,西側則規劃成藝文特區,以文藝展覽與協助影視拍攝居多,其中又以拍攝「艋舺」電影為場景而聞名;東西兩側分隸屬於不同單位。從1941年日治時期政府依都市計畫將其劃入為老松國小的學校預定地。
2025新年快樂
蛇年燈籠高掛有過年氛圍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廣州街與昆明街轉角處鄉土教育中心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作為臺北城的發源地之一的「艋舺」,街道巷弄間的每片磚瓦都訴說著生活的故事。走進古色古香的剝皮寮老街,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那些熱鬧而溫暖的日子。這裡曾是先民成家立業的起點,也是兒時嬉鬧、巷口攤販叫賣、市集喧囂與四季節慶熱鬧的舞臺,更是艋舺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走廊
街區西側為藝文特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賀新年
藝文特區以文藝展覽為主
康定路173巷剝皮寮歷史街區
往艋舺ㄟ代誌展場走廊
剝皮寮歷史街區亭仔腳
展出地點廣州街163號土炭市
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
目前在剝皮寮歷史街區(廣州街163號前「土炭市」)展出「艋舺ㄟ代誌」特展,是以超精緻的微縮模型和栩栩如生的公仔,藉由守茱老師巧手,生動還原了昔日艋舺的生活點點滴滴,用心捕捉濃厚的人情味,無論是巷口鄰里的談笑、市集中人聲鼎沸忙碌的身影,還是孩子們童年追逐嬉戲自在玩耍的姿態,每一個場景都如同一幅生活縮影,都讓人感受到那份熟悉又溫馨的氛圍,讓我們一起來發現這座老城的迷人魅力,把屬於艋舺的美好記憶帶回家!
剝皮寮老街延閩南式建築風
艋舺ㄟ代誌展場
艋舺ㄟ代誌展出介紹
「艋舺ㄟ代誌」特展展出有:來趣迺市場(東三水街市場)、艋舺胡椒餅、童薪•未泯、除舊迎新過年趣(舞龍舞獅放鞭炮)、華西街夜市藝陣文化、除舊迎新過年趣(年夜飯)及創意老行業迎艋舺 (長壽號茶桌仔店、卡打車修理、PaPa襯衫服裝行) 等,讓民眾從參觀中瞭解昔日艋舺生活發生的事情,而留下傳統工藝之美與常民生活文化的感動。
從本次特展細膩的縮影中,可重新發現昔日艋舺這座老城區平凡與迷人的魅力,將這些珍貴的記憶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中,更能感受歲月風華與人情暖意。
來趣迺市場(東三水街市場)
來趣迺市場 介紹
艋舺胡椒餅
艋舺胡椒餅介紹
童薪•未泯
童薪•未泯介紹
除舊迎新過年趣(舞龍舞獅放鞭炮)
除舊迎新過年趣介紹
華西街夜市藝陣文化
華西街夜市藝陣文化介紹
青山王爺八家將
舞龍•舞獅
扮蚌精•跑旱船
除舊迎新過年趣(年夜飯)
除舊迎新過年趣介紹
創意老行業迎艋舺(一)
長壽號茶桌仔店
創意老行業迎艋舺(一)介紹
創意老行業迎艋舺(二)
卡打車修理、PaPa襯衫服裝行
創意老行業迎艋舺(二)介紹
公仔製作工具
公仔製作秘訣
剝皮寮歷史街很有特色
剝皮寮歷史街是三級古蹟值得一遊
(資料參考:節錄自官網)
剝皮寮街區範圍: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廣州街、昆明街之間
剝皮寮歷史街區營運中心電話:(02)2302-3199
西側開放時間:(週一休館)
街區:週二~週日09:00~2100
室內:週二~週日09:00~2100
展出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63號(廣州街與康定路交接處)
展出日期:2024.11.30起至2025.02.16止
展出時間:週二~週日10:30~18:00 (週一休館)
費用:免費參觀
官網:剝皮寮歷史街區 Bopiliao Historic Block
交通資訊:
台北捷運:
板南線(藍線)至龍山寺站3號出口,沿康定路步行約3~5分鐘即可到達。
公車:在龍山寺站下車
205、229、231、234、242、264、601、62、628、658、701、702
703、705、藍29